1 天前
10/10/2010
實力與功能性兼俱?!—解剖45人名單(上)
中華成棒隊45人觀察名單公布已經2個月。這期間棒協因為徵召被拒遞補過3人,並從更新的45人名單裡挑選亞運24名國手。無法參加洲際盃的,又另外選了12個人組成洲際盃代表隊。從這些名單的出爐透露了不少主事者選擇球員的模式。要評估這些名單是否實力與功能性兼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所有可以選的球員按照來源分成業餘、中職、日職、美職4個大類,比較其中有2種以上背景,或是資經歷類似的人。一份理想的名單應該具有下列特質:
業餘=中職=日職=美職
也就是說,水準差不多的球員,不管是身屬那個類別,獲選的機會應該是一樣的。
郭嚴文(旅美→業餘,45人名單、洲際盃國手)
郭嚴文與紅人隊簽約後一球未打就因為當時內野戰力告急(胡金龍、陳鏞基無法接受徵召,陽森、陽岱鋼又相繼辭退)入選8搶3奧運資格賽的國家隊,後來也也打了北京奧運。去年多半在高階新人聯盟度過的他,今年春訓結束時遭到球隊釋出,回國後卻成了業餘紅人,多次披上國家隊戰袍參與移地訓練及哈連盃等賽事。然而被定位成內野替補的他表現並不突出,哈連盃11個打數1支安打,打擊率僅0.091。假設郭嚴文今年還在小聯盟,以他的層級是不符合亞運及洲際盃葉總教練「旅美球員,以徵召AA以上的球員為主」需求的。但離開美職進入了業餘之後問題似乎消失了。現在他名列45人名單,又中了洲際杯國手,是因為釋出後球技突飛猛進,還是因為待在業餘比旅美還要容易受到教練團青睞?
張耿豪(中職,未入選)vs. 陳冠宇(業餘,45人名單、亞運、洲際盃國手)
2個去年畢業的高中強投,命運卻大不相同。今年春季聯賽,大一的陳冠宇創下連續36局無失分的驚人記錄,從此成為中華隊教練團的最愛,代表國家出征荷蘭哈連盃及日本的世界大學棒球錦標賽。在為世大棒暖身的3場台美國家代表隊對抗賽裡,教練團刻意未安排他上場,目的是要他扮演伏兵。後來正式比賽對美國一役,陳冠宇狀況沒有預期理想,球速沒有出來,先發5局失2分,表現普普通通。隔了幾天他去看在巨人二軍的黃志龍,這位穀保家商的學長一見他就說:『心藏啦!多練一點!』然而亞運名單出來時,陳冠宇是唯一入選的業餘投手,他自己覺得很不可思議。就算要選業餘投手,出色的學長還很多,應該輪不到他才是(蘋果日報 2010.10.07)。
高中時期寫下連續58局無失分的南英王牌張耿豪,進大學後選擇了一條很不一樣的路—中華職棒。今年4月,才加盟興農牛不到一個月的他已經登錄一軍,以不到19歲的年紀打破了中華職棒分別高懸17、14年的最年輕勝投及最年輕出賽紀錄,之後又陸續寫下最年輕先發勝及最菜的明星賽球員。球季結束已經拿下7勝的張耿豪,未來被看好很有機會改寫潘威倫剛拿下的最年輕百勝投手記錄。在強度更高的職棒場上,張耿豪的表現一點也不會輸給業餘的陳冠宇,只是在中華職棒裡,他的頭上還有很多年紀資歷比他深的投手前輩,所以他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45人名單。這種在業餘與中職機運上的差別,在兵役問題上更是明顯。陳冠宇就算沒有當選國手,也可以靠著參與業餘賽事來取得替代役資格。然而張耿豪離開了業餘,等於離開了替代役,只有當選國手這條路才能避免當大頭兵。以目前的年紀,他還有5年的時間,在老將新人林立的中華職棒圈裡拼國手資格。時間一到,如果不念研究所延續學生身份,他的球隊就因為兵役的關係失去一位本土投手。陳冠宇與張耿豪的比較並非個案,他們的高中同屆裡還有非常多的旅外球員。旅日的就有頗受郭泰源喜愛的林羿豪,旅美的如被嫌階層太低的張耀文、王躍霖、潘志芳等。似乎選訓委員對球員背景的偏好,從同一屆的球員裡就可以看出端倪。(待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