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不均的名單
綜合上述5點的討論,旅日及業餘的球員有比較大的機會披上國家隊戰袍。當倪福德、李振昌、陳偉殷的球隊婉拒徵召時,教練團想到的是業餘及旅日的球員,當半數亞運國手不能參加洲際盃時,補上去最多的也是業餘球員,甚至連唯一非45人名單的球員,也是來自業餘。所以我們會看到報紙下的標題:「亞運中華棒球隊24人確定 日本系統出線」、「(洲際盃)業餘進駐,中華隊戰力關鍵」。以機會來說,這份名單應該是:一個報導小聯盟現場的網站
綜合上述5點的討論,旅日及業餘的球員有比較大的機會披上國家隊戰袍。當倪福德、李振昌、陳偉殷的球隊婉拒徵召時,教練團想到的是業餘及旅日的球員,當半數亞運國手不能參加洲際盃時,補上去最多的也是業餘球員,甚至連唯一非45人名單的球員,也是來自業餘。所以我們會看到報紙下的標題:「亞運中華棒球隊24人確定 日本系統出線」、「(洲際盃)業餘進駐,中華隊戰力關鍵」。以機會來說,這份名單應該是:
最近林哲瑄的名字常出現在討論區,而且看法似乎不盡相同。身為林哲瑄頭號粉絲,我也應該為他長篇大論一番。結合林的統計數字及球探報告,我會盡量保持中立的態度來分析。
2人年紀只差一歲,成棒國手資歷差不多,國際賽表現也相去不遠。都是內野手出身,都在2008球季結束後開始移防外野,所以都沒有在國家隊守外野的經驗。然而名單揭曉,旅日的陽岱鋼高中亞運國手,旅美的蔣智賢連45人名單都沒進。中華隊教練團的解釋是,過去蔣智賢以內野身分入選國家隊,現改練外野,『中華隊外野人才多,有排擠。』(聯合新聞網 2010.08.12)。如果外野手真的競爭激烈,那45人名單為何要選沒在中華隊守過外野的陽岱鋼?亞運為何要挑45人名單裡外野資歷最淺的?或許有人會說陽內野可以比蔣多守幾個位置,然而在亞運、洲際盃,內野手分別帶了6、7名的情況下,內野根本不需要外野手去支援,如此陽岱鋼的優勢其實不存在,不選蔣智賢的理由何在?
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