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2010

該「追逐夢想」,還是「安身立命」?

1
不過就在七個月前,鏞基還是奧克蘭運動家隊的一份子。

陳鏞基加入中華職棒,對大多人來說,是一則嘆息多過驚喜的新聞。

很多人都說,二十七歲的鏞基雖然已經過了上大聯盟的年紀,但是他還是有那個實力,只要保持健康不受傷,還是有機會站在世界棒球的最超殿堂。如今加入中華職棒,等於是完全放棄了這條路。

五年前,當時二十八歲的陳金鋒,也面臨該「追逐夢想」,還是「安身立命」的決定。鋒哥跟現在的基哥一樣,打了七年的小聯盟,同樣都有非母隊願意再給他們第八年挑戰的機會,同樣都是中華職棒極力說服加盟的目標,也都在選秀報名截止前幾小時才決定,最後都成了選秀狀元,簽下複數年合約。當時不是很能理解鋒哥的決定,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可惜了 陳金鋒,只是覺得既然球隊是他上不去大聯盟的原因,那就換個球隊重新出發,再給自己一年拼美夢的機會,不成才死心也不遲,畢竟機會還是存在的。

其實我不懂球員在想什麼。

鏞基在場上有時話不多,他甚至可以答應球迷合照但是從頭到尾不發一語,但是今年夏天某場比賽結束後,大概是有感而發吧,他一路從球場講到飯店還欲罷不能,印象最深的是這三句話:「我已經27歲了,如果說一個職業選手的棒球生涯是15年,那我已經走了一半,剩下7、8年的時間真的要好好把握」、「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和「受傷那幾年我看開了」。

埋藏在心中多年的問號終於找到答案。

當夢想逐漸遠去,現實便浮上抬面;「夢想」球員與球迷共同擁有的,但是「現實」卻是球員自己要去面對。棒球員的運動生涯很有限,活躍在場上的日子可能是這一生收入最多、成就最高的時刻。尤其台灣的球員汰換率高,很多人還很年輕就被迫轉任教練,球員退休後,目前的環境似乎也不能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賺取最大的金錢,是很現實的考量。職業棒球雜誌第338期(今年五月號)的文章「機會?命運?張耿豪效應」裡有這麼一張附表:,
2







夢想畢竟不能當飯吃,鏞基為了追逐夢想,已經比同期的中職球員少了很多收入,近年因為年紀又淪為陪練的角色,嘗盡冷板凳的滋味。站在職業生涯的中點,真的是該找一個穩定收入及出場機會的地方。對於二十六、七歲的球員,似乎不再適合用那種「簽約金多少都要出去闖一下」的眼光看他們。其實不光是基哥與鋒哥,兩年前,二十六歲的倪福德在考慮要不要出國時也表示以他目前的年紀簽約金和薪水不能比在中職差,希望讓家人在台灣、他在美國的生活有保障。若三年都無法站穩大聯盟就會回來,不會考慮在小聯盟一直待下去。

好消息是,跟鋒哥一樣,鏞基遇上的是支肯投資球員的球隊,讓讓他薪水從平均每個月六千塊美金變成三十萬台幣。現在他不但有三年不用煩惱合約,也將獲得穩定的出賽機會。除了感到高興外,由衷的祝福他未來在中職打下另一片天空。


(P.S坦白說個人並不喜歡上面那張表格當初製作的目的,只是要強調赴美發展不如留在台灣。陳鏞基跟林智勝的職業生涯尚未結束,現在比較誰的收入豐富還太早。況且陳鏞基正要進入「安身立命」的階段,而林智勝則是開始「追逐夢想」,不是嗎?)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看鏞基在選秀報名截止那幾天才決定, 就可以知道他心中有多掙扎了, 但是對於留在台灣打球他表示「我沒有遺憾。」若無法在2A固定先發上場, 或許留在中職真的是比較好的選擇, 身為球迷, 只要他沒有遺憾就好.

PEDRO 提到...

對阿,支持他的決定,繼續為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