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請參考本站文章 The rise and fall of Chin-Feng Chen)
這一系列的文章是在回顧台灣過去的潛力球星,並從數據和球探觀點探討他們的成功與失敗。
陳金鋒是在1999年被洛杉磯道奇隊以六十八萬美金簽約金簽下來的,而他也被譽為是台灣選手被美國大聯盟簽下的有史以來最強的打者。以21歲的年紀,道奇積極的把陳金鋒安排從高階1A San Bernadino隊出發,而他也以繳出(打擊率0. 316/上壘率0.404/長打率0.58)的傲人成績來回應。就算是在以恐怖打擊聞名的加州聯盟,陳金鋒的表現還是驚奇的,特別這還是他第一次長時間接觸美國棒球文化的第一個球季。陳金鋒展現了一個強打者應有的各方面表現,例如高打擊率、不錯的保送率、強大的爆發力、甚至盜壘也有38次嘗試31次成功的表現。季末陳金鋒繳出30-30(全壘打和盜壘各30次以上)的成績,而他也被Baseball America評選為整體淺力新秀的第17名。
隔年陳金鋒就被提拔到2A San Antonio隊,但是他卻只繳出(打擊率0. 277/上壘率0.355/長打率0.376)的成績,而這巨大的落差表現主要是因為整季受肩傷所苦。(在坦帕灣Rays的BJ Upton也有相同的肩傷困擾而導致他的力量消失)。
2001年陳金鋒傷癒復出後,他的成績表現回升到以往的高階1A與2A之間(打擊率0. 29/上壘率0.39/長打率0.523)。他把1999年最佳潛力新秀的特質幾乎都展現出來,然而他的盜壘數卻是掉到貧乏的7次。從許多的例子可以看出這意味著運動生涯的衰退,而通常過了運動身涯的高峰也代表著成績表現的下滑,例如防守不力、低保送和高三振率。陳金鋒在外野的防守能力本來就被認定不是很好,所以他必須要有非常好的打擊表現才有機會獲得青睞進入大聯盟。
2002年對被晉升到3A拉斯維加斯隊的陳金鋒來說是個突破性的一年。當他繳出不錯打擊成績的同時(打擊率0.284/上壘率0.352/長打率0.503),但是他的選球能力卻開始下降,而他的被三振數也是驚人的160次。通常來說,球員如果在3A被三振那麼多次,在大聯盟的打擊率要達到兩成五是有困難的。無疑的,道奇被陳金鋒的三振數嚇到了,儘管曾經有機會短暫的被叫上大聯盟,道奇在2003年還是選擇讓陳金鋒留在3A。
陳金鋒在2003和2004這兩年都表現得不錯,但是一些數據卻還是阻礙了他晉升大聯盟成為先發選手的角色。二十五六歲的老3A強打者是被期待要大爆發的,任何低於三成打擊率、四成上壘率和五成長打率的表現是不會被注意到的,因為你比大部分的選手年紀都要大個兩三歲。另外,道奇在這兩年都有爭取進入季後賽的競爭,而他們的左外野位置也已有比陳金鋒評價還高的Jeromy Burnitz和Jayson Werth卡位。2005年後,陳金鋒在差強人意的表現(打擊率0.278/上壘率0.354/長打率0.495)和無法在大聯盟站穩先發的角色下,他選擇回台灣發展。
究竟是甚麼原因讓陳金鋒沒有辦法在這有爭冠實力的球隊中成為一個令人害怕的強打者呢?大聯盟的左外野手大致上分成兩類,像Matt Holliday和Manny Ramirez的強打者是放棄一些二壘打,但是加強力道把這些升級成全壘打。另一類左外野手就像是Brett Gardner的速度防守專家。陳金鋒運動顛峰快速的滑落扼殺了他的速度,降到低於平均值許多,而他的臂力更是從來沒有被認定有達到平均值的水準,也就是大大降低他成為右外野手的可能性。然後再加上陳金鋒日漸凋林的選球能力和高被三振率,就算讓他在2003年就升上大聯盟,他大概也只會有兩成五打擊率、三成一上壘率和四成五的長打率吧。另外他防守上的弱勢,這使他成為是個可替換的角色,意謂著還有大概有30名左右的其他3A選手可以繳出差不多的成績來。總結,陳金鋒的打擊大概是比較早到達高峰的,但是他也沒有其他強項來維持頂尖潛力新秀的位置。
(感謝拉斯維加斯51人隊的Jim Gemma提供陳金鋒的相片)
3 小時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